当前位置 : 首页 > 慈善动态 > 各地慈善
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 “物质+服务”多样化帮扶低收入人口

去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遭受洪涝、冰冻雨雪、地震等灾害。为了保障因灾困难群众的生活,各地民政部门及时将因灾困难群众纳入社会救助范围。2023年,各地将受灾困难群众纳入救助共126.8万人次,支出资金6.1亿元。

2023年受灾困难群众救助支出6.1亿元

在黑龙江省尚志市龙王庙村,这个冬天,村民杨春贵家里新装了一个多功能锅炉,不仅可以做饭,还可以取暖。

黑龙江省尚志市龙王庙村农民 杨春贵:我这全屋地暖新装的,烧不多柴火就热乎了,比以前烧火炉干净,还省柴火。火炕也是今年新做的,窗户都是三层玻璃的,保暖性也好。总之今年冬天,这屋子比以前没修房子的时候热乎多了。

去年8月,龙王庙村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全村近六成耕地受灾,杨春贵跟村里的145户村民的房屋过水受损。当地立刻组成专班,落实受灾群众救助政策,将238户受灾群众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杨春贵不仅基本生活有了保障,还重新整修了房子。

针对像杨春贵这样因灾生活困难的群众,民政部要求相关省份强化社会救助,加强与受灾人员救助政策的统筹衔接,对实施应急期救助和过渡期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困难的群众,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灾难性困难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人员,取消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过节。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 张琳:我们进一步扩大了困难群众救助范围,拓展了社会救助制度定位。各项社会救助政策可以根据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设置不同的救助水平和救助内容,使救助政策更有针对性,也提高了社会救助效益。

实时监测低收入人口信息 分层分类主动救助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记者从民政部了解到,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统筹城乡、定期更新的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对低收入人口实现动态监测,从过去的被动救助转变为主动救助。

目前,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已经归集了6600多万低收入人口的基本信息,包括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基本实现对所有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监测、分类救助。

这几天,江西省峡江县的邹利花家刚刚收到2万多元的救助金。去年11月,当地社会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监测到邹利花家有几笔较大的医疗费用支出信息,工作人员随即对他家进行了实地摸排走访,发现邹利花的丈夫因患病产生了大额医疗支出。根据相关规定,民政部门为他们家办理了低保并发放了近3万元的医疗救助。

江西省峡江县社会救助中心主任 姚迎春:我们立即按程序将邹利花家纳入低保,并实施特别救助。同时将信息转介给医保、乡村振兴等部门。邹利花家还享受到了医疗救助、慈善救助、防贫保等政策。

江西省峡江县居民 邹利花:政府帮助我,我也有信心,有信心去治疗。如果没有政府关心我们,我们压力就更加大。

据了解,民政部已经和教育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签署社会救助相关信息共享协议,实现常态化数据共享。依托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上各部门间数据的共享比对,各地可以及时预警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 张琳:当困难群众发生残疾等级变化、自付医疗费用过大、突发意外事故等情况时,平台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汇总信息、筛选比对,及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按照不同类别、紧急程度发出预警信息。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第一时间入户,进行排查核实,确保困难群众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帮扶。

扩展救助范围 实施综合救助

民政部统计显示,部分困难群众收入增加退出低保后,因日常刚性支出较大,实际生活水平仍然较低。对此,民政部门将低保家庭的认定条件从“单一收入”扩展至“多维因素”,将“日常刚性支出”等因素也作为认定低保家庭准入条件之一,不断扩展救助范围。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李旭定期会收到这样一张“救助清单”,上面清楚地列明他每月能领多少补助,都来自哪些部门,具体享受了什么政策。最近李旭发现,“救助清单”上家庭的补助金额发生了变化。

浙江省杭州市居民 李旭:老婆身体也不好,就可以申请一个低保补助,低保申请下来了之后,每月2344元。

由于妻子患病,李旭家的刚性支出突然增加。根据新的低保认定标准,他们家由原先的“低保边缘家庭”转为“低保家庭”,补助金也相应增加了不少。

针对过去社会救助政策中“纳入低保就什么政策都有,达不到低保条件,各项救助政策都享受不到”的现象。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多部门的意见提出,将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人口和刚性支出困难人口延伸,进一步扩大了救助范围,实现专项社会救助精准覆盖。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 张琳:我们与教育、医保等多个部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将低收入人口信息按照不同的困难类别,主动推送给相应部门,为他们开展救助服务提供支持。比如,将医疗负担较重的低收入人口信息推送给医保部门,困难的适龄学生信息推送给教育部门。一方面,避免救助遗漏和重复救助,提高救助精准性。另一方面,简化救助申请办理程序。

近年来,杭州市西湖区还整合民生综合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建立了区、镇街、村社三级面向低收入群体提供综合救助服务的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政策咨询、惠民补贴申请、服务资源匹配等精准救助,打造家门口“10分钟救助服务圈”。

“物质+服务”多样化救助帮扶低收入人口

除了物质帮扶,民政部鼓励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动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不断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生活需求。

元旦刚过,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民政服务站里热闹起来,周加梅和工友们正在忙着赶制手工装饰挂篮。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居民 周加梅:我做这套挂篮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一套挂篮能挣十多块钱,一天能挣到一百多块钱。

周加梅曾经是一名低保户,2年前因罹患严重的糖尿病,全家人仅靠丈夫一个人打零工维持生活,按照政策,当地民政部门为他们办理了低保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随着身体的一天天好转,周加梅不愿意再依赖低保生活。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居民 周加梅:虽然有低保的保障,我也不想完全依靠低保来生活。我想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树立自己对生活的信心,也给家庭创造点收入,减轻家庭的负担。

对于像周加梅这样具备劳动意愿但缺乏技能的困难群众,惠民县为他们送上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根据困难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帮助他们掌握编织、电商、面点等易学易用的技能。周加梅学习了编织挂篮技术,不仅退出了低保救助,她还带动20多个低保家庭实现家门口就业。

山东省惠民县孙武街道居民 周加梅:有了这个经济收入以后,我慢慢退出低保了,为政府也减轻了负担。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我的心情也越来越好。

通过免费的技能培训,如今,惠民县已有1800多名低收入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惠民县还打造了“爱心积分超市”,鼓励引导困难群众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维护等公益劳动获取爱心积分。

山东省惠民县民政局党组书记 局长 景乐军:除了兜底保障,通过就业帮扶、心理辅导、参与公益、公益性岗位开发等,培育低收入群体自力更生的观念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提高他们生活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使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都得到改善。

民政部要求,各地要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同时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开展慈善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面向低收入人口开展慈善帮扶活动,建立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衔接机制,为低收入人口提供多样化救助帮扶。

民政部社会救助司最低生活保障处处长 张琳:在做好物质帮扶的基础上,我们还要指导地方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比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以及开展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


版权所有 : 慈溪市慈善总会 Copyright 2018 cxcsh.org.cn
地址 : 慈溪市三北大街777号行政服务中心5楼 联系电话: (0574)89590559
ICP备案 : 浙ICP备18048274号-1 建议使用IE8及以上版本IE浏览器, 1366*768以上分辨率 技术支持: 谷多网络
您是第569050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