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慈善
第4期
(总第256期)
慈溪市慈善总会办公室编 2025年4月30日
━━━━━━━━━━━━━━━━━━━━━━━━━━━━━━━━━━━━━━━━━━━━━━━━━━━━━━━━━━━━━━━━━━━━━━━━━━━━━━
全市慈善大会召开
凝聚向善力量共赴共富之路
4月27日上午,全市慈善大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章程,市慈善总会会长黄建钧,市领导江再国、高松岳、张武军出席会议。会议由副市长叶曙明主持。
章市长首先充分肯定了过去一年全市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他向一年来奋战在慈善一线的广大工作者、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以及长期关心支持慈溪慈善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他指出,去年以来,我市慈善工作者们聚焦“助学、助医、助老、助困”等领域,广募善款、精准帮扶,逐步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生动局面。
章市长强调,慈善事业作为社会建设和民生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增强慈善认同度,深刻把握慈善事业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牢记“国之大者”,心系“民之大事”,不断推进我市慈善事业实现新发展、取得新突破。要扩充慈善蓄水池,扩大募捐群体,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基层组织、党员群众等多方力量参与,让广大百姓崇尚慈善、投身慈善;拓宽募捐渠道,开展好“慈善一日捐”等活动,打造“互联网+”和定向捐助的募捐平台,提高慈善参与度和便捷度;丰富募捐内容,坚持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双向发力,注入更加多元的慈善供给。要提升慈善实效性,全面排摸救助对象,精准实施救助帮扶,着力提高救助时效,确保救到实处、急处、难处。要筑牢慈善公信力,正面引导推进慈善工作,规范使用慈善资金,加强监督管理,全面筑牢筑实公信之基。
会上,观海卫镇、胜山镇、周巷镇万寿寺村、新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家单位和企业作了交流发言,分享了各自在慈善工作中的探索实践与动人故事,用真情和实干推动了本地慈善工作的深入开展,展现了基层慈善力量的责任与担当。
市慈善总会将以此次大会为新起点,继续汇聚点滴爱心,凝聚磅礴善意,奋力开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共建共富共美现代化新慈溪贡献慈善力量。(胡依依)
爱心眼镜暖人心,健康视界伴童行
“小朋友你目前近视+散光是400度,如果直接配这个度数的眼镜,你适应不了。我先给你配150度的眼镜,记得告诉爸爸妈妈,三个月后到眼镜店再进行视力检查,调整佩戴的眼镜度数,直到镜片度数和你的近视度数匹配,记牢哦!”宁波市江北精益眼镜厂的工作人员耐心地向庵东镇东一小学五2班的小年同学嘱咐着。
近日,宁波市慈善总会副会长邵裔、慈溪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建能、庵东镇人大副主席阮士军来到庵东镇东一、东二、西一小学,为该三所学校3-6年级的1150名学生进行详细的视力筛查,包括裸眼视力、矫正视力以及初步的眼部健康检查,并免费赠送零售价700余元的近视眼镜747副。
“为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学校免费配镜,我们已坚持了15年,目的是把慈善文化带进校园,在孩子们心中播种爱的故事。”邵会长如是说。(杨央丽)
"慈心创投"赋能民生服务
"微光启能"照亮童真笑颜
以公益创投为支点,撬动社会服务创新。2025年慈溪市"慈心筑梦·善益润溪"社会组织公益慈善项目正式启动。4月26日立夏前夕,作为"微光启能"慈善项目之一,"义童立夏"民俗体验活动在宗汉街道青林渡花木园温情启幕,25名困境儿童在志愿者陪伴下开启了一场传统文化探索之旅。
活动现场,志愿者团队通过节气知识课堂、非遗蛋袋编织、立夏饭烹制等沉浸式体验,构建起传统文化教育与社会融合的双重平台。孩子们在剥笋淘米中感受劳动之美,在"斗蛋"竞技中释放童真天性,更在团队协作中建立社交自信。“参加这个活动很开心,志愿者阿姨做的立夏饭很香很好吃。”陆同学预约了第二锅立夏饭带回家和妈妈一起分享。
“微光启能——困境儿童成长支持计划”是市慈善总会资助的十个慈善项目之一,由慈溪市微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实施,聚焦6-14周岁学龄及青春期困境儿童的安全教育与自护成长,致力于提升儿童心理韧性、生活技能与社会融入能力。
本年度“慈心筑梦·善益润溪”项目由市民政局、市慈善总会主办,旨在更好地汇集社会资源,积极打造具有慈溪特色的公益慈善项目品牌。项目启动以来,共征集到57份公益慈善类项目书,经过初审筛选、优化完善及专家评审,最终确定38个项目立项,其中10个项目获得市慈善总会14.73万元资助,涵盖困境儿童关爱、助老助残、心理健康支持等多个领域。
此次立夏民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更彰显了慈善资源精准滴灌的社会价值。随着公益创投项目的纵深推进,我市正以系统化、专业化的慈善服务体系,书写着新时代"弱有众扶"的民生答卷,让每一缕微光都能汇聚成照亮未来的星河。(胡依依)
他在十岁生日前夕做了一件特别的事
——把积攒十年的10万元压岁钱捐给慈善
今年4月,慈溪男孩沈开语在十岁生日前夕做了一件特别的事——把积攒十年的10万元压岁钱尽数捐给慈溪市慈善总会观海卫分会。这已经是他连续第三年承包爱心粥屋四月的粥款了。
2023年,当时才7岁的沈开语通过妈妈第一次知道了爱心粥屋。从此,每年4月也就是他的生日月,他都会用父母给他的零用钱承包当月的粥款。“帮助别人的时候,我觉得特别开心。” 沈开语的声音稚嫩却坚定。
妈妈吴惠玲是沈开语公益路上的引路人。三年前,是她带儿子走进了爱心粥屋,也是她提议可以将压岁钱用于帮助他人。“孩子很支持这个想法,我们为他感到骄傲。”说这话时,沈妈妈声音里满是欣慰。
“我们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事。”沈爸爸说,家里从未刻意教育孩子要如何做公益,只是通过言传身教让孩子明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沈开语也曾跟着爸爸沈华一起为村里老人发放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在沈开语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爱的种子。
这个春天,沈开语的10万元捐款将化作两份温暖的力量:5万元专款将用于镇困境儿童关心关爱服务,如生日送蛋糕等;还有5万元将通过慈溪市慈善总会观海卫分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段青波)
共享春光,传递温暖
——桥头慈善分会开展助残关爱活动
残疾人是一个需要社会更多关爱的特殊群体,让他们走出家门、拥抱阳光、感受自然,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4月22日下午,桥头镇慈善分会联合镇残联、镇民政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开展“共享春光,传递温暖”主题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体验,帮助残障人士感受春日美好,传递社会关爱。
巧手绘风筝,爱心伴飞翔
活动伊始,慈善义工们首先向来自“同伴之家”的残障学员介绍了风筝的起源与文化,让大家对这一传统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随后,义工们耐心指导大家如何构图、上色,鼓励他们发挥创意,绘制属于自己的风筝。残障朋友们认真勾勒线条、调配色彩,或独立创作,或互相协作,现场洋溢着温馨而欢乐的氛围。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漆扇DIY制作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义工们的悉心帮助下,残障学员们体验了调漆、点彩、晃扇等工序。尽管制作过程有一定难度,但在志愿者的鼓励下,大家最终完成了一把把色彩斑斓的漆扇。青绿与湖蓝的漆料在扇面上流淌,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每一把扇子都凝聚着学员们的巧思与义工们的爱心。
绘制完成后,义工们带领大家来到户外空地,将亲手制作的风筝放飞蓝天。看着五彩斑斓的风筝在春风中翱翔,残障学员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烧烤暖人心,情谊共升华
活动的最后环节是户外烧烤体验。虽然大家的烧烤技术并不专业,但在义工们的协助下,残障学员们分工合作,一边烤制食材,一边分享美食。炊烟袅袅,欢声笑语不断,彼此的情谊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一步加深。
慈善助残,让爱传递
此次“共享春光,传递温暖”活动,不仅让残障人士走出家门,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更让他们在动手创作、互动交流中增强了自信心和社会融入感。桥头镇慈善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慈善组织的桥梁作用,动员更多爱心人士加入义工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残救助活动,让慈善阳光温暖每一位需要关爱的群体。(方洁)
村民江中救人,奖金捐赠慈善事业
近日,桥头镇毛三斢村村委会出现了感人的一幕:在村干部的见证下,一本荣誉证书和一份慰问奖金被郑重地送到村民伍余可手中,以表彰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救落水老人的英勇行为。令人动容的是,伍余可将全部800元奖金悉数捐赠给村慈善分会,用于关爱困难群体,传递人间大爱。
4月7日上午9时左右,毛三斢村年逾七旬的王大妈像往常一样前往余家江河埠头清洗日用品,不慎滑入江中,情势万分危急。由于当时江边无其他村民在场,王大妈渐渐被江水带离岸边,“救命、救命”挣扎呼救之声微弱而无助。
危急时刻,对岸一位老人察觉异状,急切呼喊“有人落水了”。此时,正在家中的伍余可听到呼救声,马上跑出门,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看去,发现河中有人落水了。他来不及多想,边跑边从口袋内掏出手机、钥匙扔到地上,衣服也没脱就奋不顾身地扑进了江中。
虽然当天气温并不低,但春天的江水依然带着寒意,跳入江中的伍余可顾不了许多,奋力向对岸游去。然而,双手刚在水面上划了几下,由于水太深,一下子沉入江中连呛了几口水。他努力从水面探出头,再次拼尽全力快速向老人游了过去。此时,落水老人已经离岸边好几米远,他游到老人身边用力把她托了起来,拉着她游回岸边。“我是会游泳的,可能是平时缺少锻炼,人到中年长胖了,游起来吃力不少。” 事后,45岁的伍余可笑着说,当时跳入江中时脚踩不到江底有点慌,确实呛了好几口水。他说,虽然余家江江面不算宽,但水比较深,所幸最后老人被成功救起来了,目前已经安然无恙。
王大妈被救起的当天下午,她的家人便带着礼品登门感谢救命恩人。此时,伍余可救完人已离家出去忙了,王大妈家人登门道谢时,伍余可的妻子还一脸懵,因为丈夫根本没告诉她救人的事。“平时我在菜市场做水产生意,巧的是那天因家中装修刚好回家,能够及时把落水老人救起,我也十分高兴。”伍余可说,这对他来说是件最普通不过的事,真不需要老人的家人特地上门来感谢。
“那天刚好是我70周岁的生日,如果没有他救我,后果真不敢想。”王大妈说到这里,已经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表示,伍余可是她的救命恩人,这份恩情她将永远铭记在心。而伍余可的见义勇为和慈善之心,也在桥头镇传为佳话。(胡依依)
袋鼠绣娘助残:让困难妇女“绣”出励志人生
在观海卫镇锦堂村,有一位很有爱心的女性,她是袋鼠绣娘工作室的负责人翁洁琼,她不仅改变了很多“低收入低教育程度”无职妇女或身有残疾的女性命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
慈溪有一位90后的聋哑宝妈,作为“双低”无职业女性的她,与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丈夫,遭遇着职场的冷漠与生活的艰辛,渴望以创业为舟,驶向幸福的彼岸,却苦于技艺的匮乏。正是这位宝妈无助的眼神,触动了翁洁琼内心最柔软的部分,让她踏上了帮助困难妇女群体的征程。
2024年,让“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慈善公益创投项目应运而生。该慈善公益创投志愿服务项目由观海卫镇锦堂村袋鼠绣娘工作室申报。袋鼠绣娘工作室是由一群热心公益、擅长并喜爱手工创作的志愿者组成,现有成员45名,以“女性自尊自强自立”为准则提供各类帮扶活动。
为帮助“双低”无职业或身有残疾的妇女群体,志愿服务项目团队与锦堂职高纺织培训基地合作,建立了由非遗传承人、纺织专业老师等领衔的志愿服务帮扶梯队。项目开设“家门口的绣娘培训课堂”,为“双低”无职业女性或身有残疾的女性提供个性化的课程培训服务,传授虎头鞋、马面裙、盘扣等非遗制作技艺,帮助她们提升缝纫刺绣技能,用指尖的舞蹈,编织着独属于她们的梦想与希望。
此外,志愿者利用淘宝、抖音等网络销售平台,将志愿服务覆盖到培训、制作、销售的全过程。翁洁琼组织本土乡村电商达人带领绣娘们在公园、闹市等地开展直播带货,线上线下同步销售,让绣娘们的作品走出乡村,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同时,项目还与村社合作建立“共富工坊”,承接手工半成品代加工订单,为绣娘们增加收入来源,让她们在劳动中找到自我价值。
志愿服务项目团队还组建了绣娘互助小组,并链接专业社工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源,通过公益授课、联谊沙龙、外出采风等活动,用爱与关怀为“双低”无职或身有残疾的女性筑起了一道坚实后盾。
目前,项目团队有100余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2800多小时,受益女性720人次。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与不懈追求。通过努力,这些困难妇女的人均年收入增加了3万余元,其中,80%能够独立完成服装定制,30%办起了家庭手工坊,勇敢地迈出了自主创业的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经升级为2.0版。最初的一批受益女性中,有10余名表达能力强、技能水平高的女性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并成为中坚力量,从被帮扶者变成了志愿者。她们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生活,传递着爱与希望的力量。(段青波)
“甜蜜技术”播希望
—— 慈溪胜浦农场开展西瓜种植培训
4月7日下午,慈溪市胜浦休闲农场举办“提升技能·助力增收”西瓜种植培训会,吸引众多困难农户参加。活动特邀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蔬菜科科长、高级农艺师范雪莲现场授课,旨在帮助农户掌握科学种植方法,提升增收能力。
培训围绕“优良品种选择”和“高效栽培管理”两大主题展开。范雪莲老师介绍了“浙蜜5号”“甬蜜5号”等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质西瓜品种,并从选地、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系统讲解种植关键环节。她强调科学选地、有机施肥、种子催芽、整枝压蔓等技巧,鼓励农户坚持绿色种植理念,实现稳产高产。
面对农户普遍关心的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害问题,范老师提出“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帮助农户增强田间管理能力。现场互动环节中,农户们积极提问,专家一一解答,交流氛围热烈。
参与培训的农户纷纷表示,这次培训“接地气、有干货”,不仅学到了科学种植的方法,更增强了他们种好西瓜、增收致富的信心。“我们希望通过这类培训,把最实用的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把最真诚的帮助送到农户心里。”胜浦休闲农场负责人表示。(童锡琴)
二灶市村开展骨质疏松健康讲座
4月7日下午,坎墩街道二灶市村慈善分会邀请龙山医院骨科医生吴睿开展骨质疏松科普讲座,吸引众多中老年村民参加。讲座上吴医生为大家分析了骨质疏松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方法,纠正日常误区,增强了村民防治意识。(潘维男)
慈善志愿者陪伴老年人共赴“春日之约”
4月2日,橡树湾老年居家养老站联合坎墩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扎染体验活动,邀请社区老年朋友共赴一场传统与温暖交织的“春日之约”。慈善志愿者贴心陪伴,全程指导,让大家在缤纷色彩中感受技艺魅力与春日美好。(潘维男)
送:市委办、市人大办、市府办、市政协办、市文明办,宁波市慈善总会、《大爱》杂志编辑部,市民政局。
发: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镇长(主任),市慈善总会会长、副会长、理事、监事,各镇(街道)慈善分会会长、秘书长。